北京东西城“罚教管”综合治理斑马线 机动车礼让渐成习惯

2021-10-13 14:40:19    

  东西城“罚教管”综合治理斑马线
  “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”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两个月,多个路口人车混行现象改善,机动车礼让渐成习惯

  【开栏语】

  斑马线,既是文明线又是生命线。为进一步规范路口通行秩序,提升首都交通文明形象,以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,今年8月起,“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”专项整治行动在北京全面铺开。

  如今2个月时间过去了,斑马线上有哪些新变化?都有谁在“礼让斑马线”?即日起,新京报推出“礼让斑马线”系列报道。早晚高峰期间,记者将走访北京各区多个路口,直击斑马线上的新鲜事。

  昔日因非机动车占据的斑马线被“让”了出来,居民们过马路再也不用人车混行了;快递骑手、外卖小哥纷纷走上街头,主动参与路口志愿服务引导;交通安全宣传站设到了学校周边,让孩子们将交通安全知识带回家……

  9月底,新京报记者走访了东城区、西城区多个路口发现,“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”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,已取得了一些成效,尤其是在机动车礼让行人方面收效显著。

  举措1

  多方合力 将违停非机动车“搬出”斑马线

  东四路口,东城区主要路口之一,附近居民区集中,还有多家酒店。路口不远处的东四地铁站,是5号线和6号线的换乘站,B出口附近还有东四朝内菜市场。9月23日8时许,菜市场附近到处是赶早市的居民。

  记者现场看到,几乎所有右转车辆行至斑马线前,都能主动礼让行人。记者在一侧路口统计发现,10分钟内,30余辆机动车从东四北大街往朝阳门内大街左转,近九成机动车能自觉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。

  傅镛燕是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东城区东四中队队长,负责东四路口一带的文明引导工作十多年,她告诉记者,东四路口来往居民多、但道路并不宽敞,之前道路施工,常有市民将非机动车停放在人行道和斑马线上,附近交通乱糟糟。

  在路口一家快餐店工作的韩先生回忆,以前这里的斑马线常被各种非机动车停满,行人过马路只能从机动车道绕行,险象环生。

  这一现象从去年开始,发生了明显改善。韩先生介绍,他来京务工已有3年,在快餐店做外卖专送员兼保安。去年起,在东四街道和交警的倡导下,店铺前的共享单车秩序维护成了他的工作职责之一。“只要不出去送外卖,我就会看看门口人行道上有没有被非机动车占道。”

  傅镛燕说,北京开展“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”专项整治行动以来,除了负责地铁口的公共文明引导员,很多事业单位、企业也加入到路口秩序维护的队伍中,助力斑马线“空出来”。

 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附近居民,均表示“东四路口改观明显”。家住前炒面胡同的黄大爷说,他常到马路对面买菜,以前车辆见到行人很少礼让,现在极少车主不礼让,“过马路很安心。”

  举措2

  小手拉大手 学校周边路口设交通宣传站

  “风景在路上,最美是礼让”“交通我参与,礼让我快乐”……东城区张自忠路和美术馆后街交叉路口一侧,长期摆放着“礼让斑马线”的宣传海报。附近有府学胡同小学、黑芝麻胡同小学、北京第一六五中学等多所学校,来往学生众多。这些以漫画形式呈现的海报,常能吸引孩子和家长们驻足。

  记者了解到,东城交通支队以“礼让斑马线”“一盔一带”等学生应知应会交通安全常识为重点,制作张贴宣传海报5000余张、提示卡7500余张,并以交通安全宣传站的形式,设置在学校周边路口。如东城区光明路与龙潭北里三条的交叉路口、东花市大街和北花市大街交叉路口等,也摆放着此类海报。

  依托区教委交通安全宣传阵地,东城交通支队还发挥“交通副校长”和“交警校外辅导员”的作用,组织召开了12场“开学前交通安全专项会”,签订了100份交通安全责任书,并与老师、家长、学生建立起宣管一体化机制,以线上方式向学校教师群、班级群、家长群推送《致全区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》,实现了全区193所学校交通安全宣传全覆盖。

  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不仅线上给学生和家长发布倡议书,还依托学校的安全教育广播进行交通安全宣传,并通过《道德与法治》课堂将交通安全的法规、法条渗透进学科教育中。

  该校六(2)班班主任陈静介绍,班级多次利用班队会课,从新闻中的交通事故入手,让孩子们讲述发生在身边斑马线上的故事,加深他们对交通法规的认知。同时,动员班上31名学生成为“交通安全小小宣传员”,鼓励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。国庆节前夕,班级还安排了“礼让斑马线”主题班会,让学生们把“法”带回家。

  “孩子的提醒会让家长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,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,能更有效地推动社会共建文明交通。”该班学生家长郑女士点赞道,在家里,儿子会教妹妹唱交通安全的儿歌;在路上开车,快到斑马线时,儿子也会提醒她礼让行人。

  举措3

  携手重点行业 引导快递外卖从业者认领路口

  在东城区东四路口片区从事20年文明引导工作的胡雅丽说,如今路口不仅有“电子警察”和执勤交警,文明引导队伍也越来越多样化,曾经让他们“头疼”的快递骑手和外卖小哥,也加入了文明引导志愿者队伍。

  9月23日9时30分左右,记者在东四路口一侧的小空地上,遇到一群外卖小哥“开早会”。记者听到,除了交代一些送餐注意事项,团队负责人还多次叮嘱“不要逆行”“礼让斑马线”“送餐要守时,更要注意交通安全”。

  一名外卖小哥告诉记者,所有外卖送餐员上岗前,都必须完成交通安全的线上学习,并通过考试。每周有固定的几天,早会主题就是交通安全规则。去年冬天起,在交警的倡导下,他们还加入到路口的文明引导志愿服务中,认领了送外卖时常经过的几个路口。每个月有一周时间,他们会轮流在非送餐高峰时间到路口值守,对违规过马路的行人进行劝导。

  “我已经在路口值守过3次了”,这名外卖小哥颇感“自豪”。他回忆,以前为了赶时间,明知道逆行不对,还有安全隐患,他仍会抱着侥幸的心态逆行,现在他会提前想好路线,避免逆行。

  为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,东城区成立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,1个多月来,先后组织专业运输企业、快递、外卖等从业人员签订了“文明交通承诺书”8000余份,并发动美团、饿了么和共享单车企业组织志愿者认领路口,参与示范路口秩序维护。

  举措4

  路口“值守” 违法驾驶员变引导志愿者

  9月24日8时40分左右,记者来到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的平安里路口,因下着雨,路口的车流和行人较平时略少。记者在一侧路口观察10分钟发现,30多名行人,八成以上能按照交通指示灯过马路,机动车和行人抢行的现象鲜少发生。

  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西城区协调办四中队片长王秀节介绍,此处是地铁4号线和6号线的换乘点,附近有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、3家医院,还有外地游客常逛的护国寺小吃街。但该路口的南北向道路并不宽,每到高峰时段,等候过斑马线的行人常能排六七十米,有时一个绿灯都过不完。这也导致机动车和行人抢行的现象时有发生。

  “现在这种乱象越来越少。”王秀节说,今年8月,有“不礼让斑马线”的机动车司机被交警派到路口“值守”,当文明引导志愿者。

  多名遇到过此类情况的公共文明引导员回忆,违法驾驶者每次都是独自前来,值守时间和引导员工作时间一样,每次2小时,一天2次。值守结束,他们中还有人前来致谢,直言“没想到文明引导工作这么辛苦。遵守交通规则,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他人工作的尊重”。

  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西城区协调办六中队队长贾琴认为,让人们形成礼让斑马线的自觉意识,既需处罚,也要注重引导。在路口工作时,公共文明引导员多是柔性劝导,有些人就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中慢慢改变。

  举措5

  “双长制”共管 根据路口实际采取不同措施

  记者了解到,西城区不少路口变化较大。今年8月,西城区在全区确定了56处文明城区创建示范路口,并根据路口实际情况,采取不同的维护管控措施。其中,重点管控路口17处,这些路口地处交通要道,人流车流量大,交通参与方式复杂,所以早晚高峰,每个路口均安排2名民警、4名交通协管员,以及4-8名公共文明引导员。

  西城区官园桥下的阜成门北大街和车公庄大街交叉口,就是该区文明城区创建示范路口中的重点管控路口之一。

  9月24日,记者现场看到,高架桥下的桥墩和护栏上,张贴着大幅宣传板,写着“机动车经路口礼让斑马线”“非机动车禁止逆向行驶”等标语。民警、交通协管员、公共文明引导员各司其职,路口秩序井然。

  同时,西城区还有协同共管路口39处,此类路口采取“双长制”,由西城交通支队派1名干部或民警、属地街道派1名干部分别作为“岗长”,负责路口文明交通秩序的共管共治。每个路口每日早晚高峰不少于5名志愿者,多为党员。据统计,9月6日至今,西城区区直系统、国资系统共计4000余人次党员志愿者参与路口值勤。

  西城区一机关单位的党员志愿者毛先生介绍,一个多月里,机关所有同事均利用周末或工作日的午休时间,就近到路口参与值勤,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文明过马路。他在太平桥大街和辟才胡同交叉路口值勤过3次,对文明引导语也愈发熟悉。“文明交通应从自身做起,只有自己先做到,才有底气督促他人。”

  ■延展

  交管部门 礼让斑马线离不开“硬件”“软件”两手抓

  交管部门表示,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的同时,他们大力加强路口“硬件”建设,对全市主要路口的通行情况进行摸排,对需要优化的路口进行改造。东西城不少路口已经率先完成了“手术”,路口的通行效率得到了提升,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轨迹的交织点得到优化,机动车在转弯时可以顺畅通行,行人、自行车也不必为几秒钟的通行时间与汽车抢行。

  交管部门介绍,完成改造的路口不少是人车流量大的重点路口,也都因地制宜采取了创造性的措施。比如灵境胡同西口通过调整车道设置,减少人车交织;宣武门路口参照二环路慢行系统改造设置了非机动车一次左转等。

  交管部门表示,礼让斑马线还离不开抓“软件”,要打造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理念,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走上街头参与治理。如今,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参与管理的频次增加了,尤其是一些重点路口,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。

 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裴剑飞

  ■ 声音

  治理路口交通乱象需要多方参与 多管齐下 多措并举

  “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”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,东西城多措并举,效果明显:电子警察上岗,人车混行少了;快递骑手、外卖小哥“变身”文明引导志愿者,助力斑马线“空出来”;交通安全宣传站设到了学校周边,让孩子们将交通安全知识带回家……

  让人们走在斑马线上时,免于被交通肇事的危险,是城市交通文明的基点,也是每个公民的权利。仅从我国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的名称来看,就已昭示其立法目的及核心——“人身安全”高于“通行效率”。

  罚款扣分,确实能让违法驾驶者暂时止步,那么没有信号灯和摄像头覆盖之处,又当如何呢?技术手段难以抵达的角落会永远存在,所以培育根植于人心的公共文明尤为重要。而东西城多措并举,多管齐下治理不礼让行为,有力提升了公共交通文明。

  比如,在东城区的学校周边路口,一座座交通安全宣传站俨然成了交通文明的传播站。东城交通支队联手辖区学校,将小学生们培养为“交通安全小小宣传员”,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,实实在在地将遵守交通安全法规落到日常生活出行中。还有,曾经让交通文明引导员“头疼”的外卖小哥,现在是一同值守路口的“同行”;在西城区,由交警和街道干部组成的“双长制”,共管共治56处文明城区创建示范路口,文明交通“从自身做起”成为普遍共识。

  此外,由于东西城是北京传统的老城区,行政、商业等部门众多,还有许多老街区、老胡同,人流、车流密集,交通压力大。为此,交管部门大刀阔斧为东西城不少路口“动手术”,因地制宜调整车道设置,减少人车交织,机动车、非机动车、行人各行其道,不仅各方安全有了保障,还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。

  “风景在路上,最美是礼让。”这句话不仅停留在宣传海报上,更日渐嵌入了人们的生活日常。交通文明从来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事儿,需要所有交通参与者凝聚共识,毕竟,各方遵守规则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出行安全。

  交通文明蔚然成风,离不开所有交通参与者共同努力。马路上最美的风景是什么?答案是文明通行。

  □徐秋颖(新京报评论员) 【编辑:刘星辰】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最新资讯

X 关闭